夜间景观(nightscape)是指在夜间通过自然光和灯光塑造的景观。城市夜景照明就是用灯光重塑城市景观在夜间的形象,展现城市夜间光环境的独特魅力,美化城市,为人们夜间生活提供一个安全、舒适、美好的光环境。
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,人们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,不再过着“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”的生活,人们的夜生活不断增多,人们对城市夜景照明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,让城市“亮起来”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。与此同时,城市夜景照明在一定程度上,成为了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和衡量城市总体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。它作为城市规划和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,既反映了一座城市经济繁荣的程度,又折射出城市的文化气质和文明程度,已越来越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关注。
虽然我国夜景照明的起始年限无从考证,但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原始的雏形,如《周记·秋官》中“凡邦之大事,共坟烛庭燎”的记载。同时,正月十五元宵节观赏花灯的习俗也始于汉,兴于唐,盛于宋。观灯集会上会悬挂各式各样的彩灯,灯火辉煌。唐代李商隐在《正月十五夜闻京有灯恨不得观》一诗中云:“月色灯光满帝都,香车宝辇隘通衢”;白居易的诗句“灯火万家城四畔,星河一道水中央”,都反映出唐代的灯会和城市夜景已经具有了相当的规模。宋代辛弃疾的《青玉案·元夕》词作中也渲染了当时元宵节观灯的盛况,描述了灯火辉煌、歌舞腾欢的热闹场面。特别是最后一句“众里寻他千百度,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,灯火阑珊处”,更是大家耳熟能详、久吟不衰的名句。由此可见,我国夜景灯文化的历史悠久。
自1879年爱迪生发明了第一只钨丝白炽灯以来,照明技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。特别是1882年7月26日下午7时,在上海点亮了中国第一盏电灯,这是上海文明史和中国电灯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刻。照明技术从传统的火光照明转变为现代的电气照明,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,为现代城市夜景照明提供了新的平台和契机。
随着电气照明技术和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,从19世纪末至今一个多世纪,城市夜景照明经历了白炽灯、荧光灯、高强度气体放电灯以及LED灯四个时代。特别是近些年激光、全息、光纤、导光管和发光二极管等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应用,更使城市夜景照明越来越多姿多彩。
新中国成立以来,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,我国城市建设突飞猛进,城市面貌日新月异。我国城市夜景照明事业的发展虽然起步较晚,但从20世纪8O年代中期开始,上海率先在外滩和南京路启动夜景照明工程,随后在上海、北京等城市景观照明的带动下,我国各城市纷纷进行了“亮化工程”、“灯光工程”、“光彩工程”等城市夜景照明工程的设计实践。在短短20多年里,城市夜景照明得到了迅猛发展,并取得了辉煌的成果。
城市夜间照明大致经历了初创、发展、普及三个阶段。城市夜景照明不仅在照明技术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,而且在照明质量上也经历了“暗—亮”、“亮—美”、“美—雅”的发展历程。